很多小型印刷厂之间的生存境况大不相同。有的小型印刷厂,长期为归属单位生产固有订单,凭着旧有体制格局,至今仍远离竞争市场;有的小型印刷厂,在微利甚至无利的工价订单中讨饭,在廉价低档胶材、油墨的挥发气体中生存;有的小型印刷厂,3台数码印刷设备,十几台印前设计电脑,在明亮洁净的环境中进行高附加值产出。上海印刷厂文化体制改革正在行进中,第一类企业不转型,明天众职工将如何托付?环保呼声在全球范围内日益高涨,国内环保标准不日出台,第二类企业不转型,社会岂能允许污染立锥容身?转型的结果并不是让所有的小型印刷厂都标为第三类数字印刷企业,而是要在创新模式的基础上,以多样化方式,在健康、符合经济发展潮流的轨道中运行。升级并非单单指扩幅面、上技术、上速度,转型也不可能都去做前景看好的数字印刷、标签印刷。比起规模化升级来说,练就扎实的质量管理内功,巧妙地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创新开发,找到符合市场潮流的发展途径,并非小型印刷厂就没有优势。升级转型当然需要资金的投入,但也并非是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升级转型,首先应有理念上的更新。由理念导引的“便利化”转型对于小型印刷厂来说虽不华丽,但却实实在在地贡献于民众的需求。
对于小型印刷厂转型,不妨归纳诸多专家的诸多建设性论断:银行家瑞斯通(Wriston)的建议是,将资金“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留在能很好利用它的地方”。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的建议是“将‘利润’表达为‘贡献’”,亦即转变观念,通过个性增值服务贡献于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