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品质量是指印刷品各种外观特性的综合效果。从复制技术的角度出发,印刷品的质量都应以“对原稿的忠实再现”为标准,不论是在传统印刷流程还是在数字化流程,对印刷品都要实现忠实于原稿的复制。
印刷品质量控制要素
印刷厂对于印刷品,只要控制好这4个方面,即印刷品的颜色、层次、清晰度、一致性都能控制得很好,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印刷品。
印刷品质量控制方法
印刷品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常规的信号条、测试条、控制条、梯尺,配合测试仪器和图表,对印刷质量(包括印刷品质量和印刷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的定量控制。目前各国使用的信号条、测试条种类较多,如美国的GATF系统、瑞士的布鲁纳尔系统、德国的弗格拉系统,以及格灵达系统等。我国多采用美围GATF和瑞士布鲁纳尔的信号、测试条。
前文提到的印刷流程,需要在其各主要环节的操作上,使用信号条和控制条记录数据,为规范化的生产打下基础。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一般通过打样来发现问题。在传统的印刷流程中,使用的是传统打样,即通过圆压平的方式打样。而在数字化流程中,数码打样已经逐步取代传统打样,要印刷的数字文件,可直接到打样机中进行输出,从而观看文字、规格、图像等是否有问题。由于数字化流程中不再使用胶片,甚至不再使用印版,质量的评价与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数码打样这一环。那么,在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在数字化流程中,其印刷质量又受到何种因素的制约呢?
进行质量检测与控制的难度与优势又在哪里呢?
数字化环境下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的方法
1.数据传输与管理
在数字化流程中随着数字化程度的加深,数据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
虽然有快速的网络,也仍然需要优化数据在网上的传输与管理。为此,印前领域制定了两个相关的规范:OPI(Open
Prepress Interface)规范和DCS(Desktop Color
Separation)规范。OPI规范允许拼版时使用低分辨力的代替图像,分色输出时再由OPI服务器自动替换为相应的高分辨力图像,从而减少了网络中文件的传输量。DCS规范是对EPS文件格式的扩展,可以管理桌面出版系统的整个分色过程,有利于缩短生产时间,降低对设备的要求。在印刷过程中,数据流动在各个环节中。因此保证数据文件在传递过程中不产生缺失,并保证不同平台对文件的解释一致,是极其重要的。否则,传送到后端的文件会由于数据丢失而得到错误的输出结果。为了在印刷集成化生产中进行统一的文件控制,CIP3标准已发展到CIP4,其成员也制定了新的文件格式JDF。
2.数码打样
打样分为传统打样与数码打样。在传统的生产流程中,使用的基本上是传统打样,一般采用圆压平的打样方式。当然,数码打样也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但在打样质量、精度上都有问题。
随着数码打样的发展,数码打样在数字工作流程中大有用武之地。数码打样是随着网络技术、CTP技术及印前数字化发展而产生的“无软片”、数字化打样技术,是现代印刷工艺数字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数码打样是指把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制作的页面(印刷版面)数据,不经过任何模拟方式的处理,以数字方式直接由彩色打印设备(喷绘、激光、静电等方式)来输出既能满足设计、制作等印前过程质量与错误的检查,又能为后续的印刷提供依P和标准,还能作为用户签字付印依据样张的打样技术。数码打样系统一般由彩色喷墨打印机或彩色激光打印机组成,通过彩色打印机模拟印刷打样的颜色,替代了传统的输出胶片、晒版、机械打样等冗长的工艺流程,用原稿的页面(印刷版面)数据来获得彩色样张。
3.数字化流程中数据流的传递
数字化生产流程使得实际生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变得不像传统流程那样直观了,我们所看见的仅仅是输入的版面元素、通过显示设备表现的版面信息和最终输出的彩色数码打样样张及CTP印版。其作业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在,任何小失误或小错误都会造成数据传递的失败或输出结果异常,也会超出操作人员的控制能力,很难或根本检查不出问题所在,因此这些变数就成为了印前操作中的不可控因素。为了保证数据能正确顺畅地流通,我们就必须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数据流控制方法。
4.开放式体系下的色彩管理
色彩复制正是图像复制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传统流程中的色彩控制是建立在以密度控制为核心的色彩属性的定义与描述的理论基础上,通过一个封闭的闭环体系来进行色彩的识别与校正。具体的控制方法有灰平衡、彩色校正、最佳印刷密度控制、网点转移及其控制等。
数这就要求有这样一种系统,它的功能是使得色彩能够在所有的媒体之间的传递结果都基本一致,不走样。即通常所说的“所见即所得”,这种系统被称为彩色管理系统。国际色彩组织ICC开发了一种描述设备色彩表现的标准——ICCProfile。使用ICCProfile特性文件,可以实现跨平台的色彩交流,这样当其它计算机加入色彩管理功能时,上海不干胶印刷这些文件可被随意转换。色彩管理正是通过特性文件来进行的。色彩管理系统是一种应用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测色设备,其目标是形成一个环境,使支持这个环境的各种设备和材料在色彩信息传递方面相互匹配,实现不失真传递。
新一代RIP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数字打样。“RIP一次,多次输出”保证了打样与印刷所使用的文件是一致的。在这一过程中,文件仅RIP解释一次,就可输出到打印机和制版机上,从而消除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节省了时间,并能保证样张的一致性。在数字印刷生产流程中,数码打样是必不可少的。数码打样使用的是墨水与纸张,与印刷使用的油墨与承印物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了数码打样的色彩再现与印刷效果会存在区别。目前,这种区别正在缩小。一些新型的打印机具备7种甚至8种颜色,从而使打样的效果更接近于印刷的实际效果。
数码打样既不同于传统打样机圆压平的印刷方式,也不同于印刷机圆压圆的印刷方式,而是以印刷品颜色的呈色范围和与印刷内容相同的RIP数据为基础,采用色域空间较大的彩色打印匹配色域空间较小的印刷方式来再现印刷色彩,能够满足平、凹、凸、柔、网等各种印刷方式的要求,并能根据用户的实际印刷状况来制作样张,解决了打样与后续实际印刷工艺不能匹配,给印刷带来困难的问题。
与传统打样相比数码打样具有以下优点:①设备投资少,占地面小,环境要求低。②节省人力资源,降低成本费用,对操作人员经验依赖小。③速度快、质量稳定、重复性强、成本低。④适应性广,特别适合于直接制版、凹印和柔印等不能打样或不易打样的工艺。既能模拟各种印刷方式的效果,又能与CTP及数字印刷机的数字设备结合,真正实现自动化的工作流程。